一周体谈:足球江湖再现“流浪”风
来源:24直播网2025-01-06 01:00:00**中国职业足球的生存与迁移**
今年的准入期,五、六家中超、中甲、中乙俱乐部面临异地迁移的困境。大多是由于生存压力,难以通过中国足协的准入审核,被迫选择“流浪”。自去年起,“异地转让”政策重新开放,成为了俱乐部维持运营的最后一根“救命稻草”。这种局面看似与职业足球的发展背道而驰,但因现实所迫,中国足协只能选择“妥协”。
异地迁移或转让,短期内或许能令俱乐部勉强维持运营。然而,长远来看,却存在诸多未知因素。球队的“搬家”可能是为了寻求更发达城市的资源,如赞助商的青睐和门票收入的增加。但这样的搬迁往往需要巨大的代价,包括对原有球队文化的冲击、球员和教练的适应问题,以及新城市球迷的培养。如深圳新鹏城队从四川迁移后,上赛季场均观众仅6600人,成绩中超垫底。能否通过异地搬迁提升球队竞争力,关键在于俱乐部是否能找到生存与竞技之间的平衡点,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。
眼下的中国职业足球已逐渐去除泡沫,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得异地迁移的风险逐渐减小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。毕竟,每一次的迁移和调整都需要时间与资源,稍有不慎就可能再次陷入困境。
**中国男篮的新希望**
17岁的华裔后卫朱正已在中国篮协注册,这位一直在美国生活的混血篮球青年备受瞩目。他已接受NCAA一级联盟阿拉巴马农工大学的邀请,未来有可能成为中国男篮的核心控卫。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球员选择走出国门,去到更高水平的联赛“练级”。
2024-2025赛季,有50多名中国篮球运动员在海外联赛效力。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美、欧等地的高水平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这表明当今的国内篮球环境已不能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。但同时,中国篮球也需要吸取中国足球“出口转内销”的教训。球员和家长不应只以“海外镀金”为跳板,更应注重在更高水平的联赛中提升自身实力和竞技水平。
**国羽的换血与崛起**
继张艺曼、周昊东等多名国羽选手离队退役后,奥运冠军黄雅琼也宣布退出国家队。这一方面显示他们对于职业生涯的重新规划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视;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国羽的“换血”已不可避免。但这样的新老交替显得较为自然流畅。
国羽在多个单项上均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壮举,虽然部分球员面临退役,但青年球员的崛起也为国羽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。世青赛上国羽包揽多项金牌便是最好的证明。如今的国羽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将压阵,更有青年才俊崭露头角,这样的换血过程无疑是积极而健康的。
综合各方信息,不论是中国的职业足球、男篮还是国羽都在经历着阵痛与蜕变的过程。在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面前,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成为重中之重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些努力与探索都值得肯定与尊重。
——以上内容参考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的相关报道
记者:黄一可
图片:新华社
责任编辑:刘杨
编辑:文竹
李璇:穆谢奎未签约,将赴大连鲲城商谈冬训。
泰山集结,阵容需解决核心问题,更新换代势在必行。